关于人大代表视察中心城区
集中供热情况的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视察组
(2016年1月13日)
主任会议:
根据今冬供热情况和市民反应,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以艳东副主任为组长的人大代表视察组,于2016年1月7日组织人大代表对中心城区供热情况进行了视察。视察开始前,环资委组织开展了针对投诉较多的4个小区13户居民的入户测温,与住建委召开了一次协调会,沟通了情况。1月7日,视察组先后深入华能海拉尔热电厂,河西新兴小区、开发区小区,新区润园小区、沁园小区,河东木楠小区、房产楼小区、昌达综合楼共17户居民家中开展视察,进行了现场测温,解答疑问,听取了群众对集中供热的意见。下午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市政府关于中心城区集中供热情况的汇报,人大代表对集中供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中心城区集中供热总体情况
呼伦贝尔中心城区集中供热主要由华能呼伦贝尔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称“华能公司”)和呼伦贝尔双良能源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称“双良公司”)两家供热企业承担。截止2015年底,集中供热总面积约2239万平方米,供热用户达到14.7万户。其中,华能公司负责1889万平方米,双良公司负责300万平方米,其他局部分散锅炉房集中供热面积50多万平方米。
中心城区共有5个热源,供热能力3800万平米。其中,华能公司所属4个,分别是海拉尔电厂、南郊分厂、鄂温克安康热力分公司、东海拉尔电厂。双良公司的热源是陈旗宝日希勒国华电厂热电联产机组。
中心城区累计投运换热站110座,其中华能供热区域有换热站72座,双良供热区域有换热站38座。供热一级管网长188.58公里、二级管网长116.76公里,共有热力分配站328座。
二、集中供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网老化严重
虽然经过“拆炉并网”工程部分老旧小区接入集中热网的同时完成了供热三级管网的改造,但仍有原集中供热覆盖区域内大量的老旧小区三级管网未进行改造,其中甚至有超过20年以上的,跑冒滴漏问题严重,热流失问题难以解决,而且管网长年锈蚀、淤积堵塞严重。
(二)个别小区工程性缺陷
在建筑物设计、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采暖设施数量偏低、管网管径偏小、不按图纸施工、为降低成本达不到标准等原因,造成建筑物采暖、保温先天性不足,供热效果不好。
(三)三级管网维护缺乏主体
我市供热三级管网都是由建设单位或开发单位建设,居民小区的供热三级管网属于全体业主共同所有。物业服务公司由于没有技术力量和服务约定,不承担管理义务。供热企业没有将三级管网纳入资产管理,没有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城镇供热条例》规定“对供热范围内热用户的室外供热设施和室内共用供热设施承担管理、维修、抢修的责任”。导致三级管网管理缺乏主体。
(四)用户端违规改造
热网由专业设计计算确定,小区及室内管网均按照定额标准设计。用户私自增加采暖装备、换热装置,甚至私自开挖地下室、违规改建房屋增加取暖面积,影响了整个换热站或分配站承担区域的热网循环和整体平衡,从而影响整个供热区域的热循环。部分用户因室内温度不足,私放热水强行循环,不但加重了管网热循环压力,更形成了恶性循环。
(五)供热应急能力存在隐忧
华能公司和双良公司两家供热企业管网没有对接,华能公司热供应能力已近饱和,采暖期内如遇突发性事件,供热应急能力不强,将造成大面积低温或停热,令人堪忧。2015年12月25日海拉尔电厂出现热源故障,切网运行修复期间导致部分区域普遍供热不足,就是例证。
三、人大代表对集中供热的建议
(一)加大供热设施改造力度
对本次视察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分类,马上能解决的,立即着手解决;近期能解决的,做好解释答疑工作;需要时间较长的,做好规划。加快推进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实施好居民小区老旧管网改造三年计划,多方筹措资金,尽快完成老旧小区的管网改造。
(二)弥补工程性缺陷
积极借助自治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补贴政策,开展外墙保温等“暖房子”工程。建立主管部门、开发建设单位与供热企业协调对接工作机制,加强在建筑物设计、施工图审查、工程监管等环节的审核把关,杜绝采暖及其它方面的工程性缺陷问题。
(三)理顺三级管网管理体制
鉴于供热工作事关百姓民生、社会稳定,市政府肩负供热管理主要责任,要统筹协调做好管理供热工作。特别是在“拆炉并网”和老旧管网改造的基础上,确定三级管网的维修、养护、更新主体责任,彻底解决供热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四)依法规范供热管理
加强法规和政策的宣传。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宣传,让供热政策法规、技术常识进家入户,百姓有问题都能熟知解决路径和渠道。加强供热行政执法。通过集中整治、建立举报投诉电话、设立义务监督员等形式,加大对私接乱改等供热违法行为的治理和处罚力度,营造良好的供热环境。科学、合理测算热价,统筹计算电煤、热煤、电、热价格,公开价格形成机制,让百姓明明白白消费。
(五)加强供热应急体系建设
推动华能公司供热系统和双良公司供热系统联网,制定供热应急预案并扩大演练范围。建立供热主管部门、气象部门、应急部门与供热企业定期会商、信息共享的联席会议机制,对极端恶劣天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建立重大信息公开发布制度,增加群众对供热的了解,保障市民的知情权。
(六)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
引导企业转变作风,下沉技术力量,强化一线服务,同时建立热用户投诉受理与处置监督机制。加强对供热企业的考核。建立科学规范的供热企业履行特许经营、实施供热服务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企业失信惩戒机制,提高群众满意度,让企业真正把用户当上帝,切实改善服务质量。
(七)深入推进供热行业改革
推进中心城区供热计量改革,采取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在具备条件的新居民小区,试行基础热价、热量计量收费,化解当前按面积收费、室温高低一个价,无法定量计量的问题。推行供热契约管理,通过制定规范供热合同文本,明确企业与热用户双方的义务和权利,同时建立规范的测温程序和办法,推行仲裁、调解、诉讼多位一体的矛盾化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