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大简介  人大要闻  民族立法  决议决定  人大调研  代表工作  选举任免  代表之声 
 
您好!您是第
个访问本站的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 页>>人大调研>>正文

关于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表时间:2017年08月03日 08:12      来源:

关于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3年8月27日在呼伦贝尔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人大常委会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组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在今年1月份召开的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斯琴毕力格等10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 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议案(以下简称《议案》,常委会二次会议决定交农牧业委员会研究并提出办理意见。据此,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德照带领的人大代表、农牧委、农牧业局、林业局和扶贫办负责人调研组,于528日到616日,赴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鄂温克族自治旗和扎兰屯市对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其他旗市区进行了委托调研,调研组在学习贯彻2013中央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10号《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内党发[2013]1号《关于加快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和现代农牧业建设 进一步增强农村牧区发展活力的实施意见》和呼党发[2013]6号《关于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参考去年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呼伦贝尔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呼伦贝尔市农牧业产业化十二·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产业化规划》)、《呼伦贝尔市绿色食品产业十二·发展规划》(以下简称《绿色食品规划》)、市工业经济顾问团第60期《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打造呼伦贝尔经济新的增长极》和呼伦贝尔农牧业第十六期《呼伦贝尔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调研组采取了实地走访、听取地方政府汇报及与当地相关部门和企业座谈等形式,并通过近期媒体、网络大规模宣传市本级、县级和乡镇级各地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我市“1225”发展战略的有利时机,广泛收集相关信息、认真分析和研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呼伦贝尔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概述

(一)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初具规模

我市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大兴安岭沿麓马铃薯优势产业带、东北肉羊产业带、东部大豆优势产业带、强筋、中筋小麦优势产业带;依托肥沃的土壤资源、充沛的水资源等,大力发展农牧业,已成为三大乳产业核心区之一;大豆主产区之一;五大牛奶生产区域之一;肉羊产区之一;肉牛产业基地、自治区家禽发展的主要地区之一。

我市2012年农业总播种面积2400.16万亩,粮食产量达到113.12亿斤。牧业年度全市牲畜存栏1830.7万头只,鲜奶产量134.37万吨,肉类产量24.8万吨,禽蛋产量4万吨。

海拉尔区大力发展菜篮子基地,已经建成农业发展园区、光明小区、天保基地、合作蔬菜园等四个具有示范作用的种植业基地。2012年,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1.6万亩,大棚9287栋,面积7460亩,蔬菜达到200个品种,产量达到8.9万吨,市场辐射岭西各旗市120万人口。海拉尔农业发展园区被命名为自治区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目前我市畜牧业发展潜力较大,畜牧业快速增长成为第一产业的主要增长点,以畜牧业为主导的农牧结合型结构正在形成,特色优势农畜产品逐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奶牛、肉牛、肉羊、高油大豆、小麦、玉米、油菜等在全区乃至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优势农畜产品产业带初步形成。

(二)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力逐步壮大

全市现有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1户,其中国家级2户、自治区级42户,市级企业57户,拥有产业化协会及专业合作社799个。确立了乳肉、粮油、马铃薯、饲料饲草、特色等优势产业,形成了符合本地资源特点的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农畜产品加工基地。

2012年,我市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153户实现销售收入302亿元,工业增加值为95.9亿元,带动农牧户15.4万户。呼伦贝尔阜丰生物科技、百业成酒精制造、合适佳食品、中荣食品、雀巢、海拉尔麦福劳集团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资产规模、加工能力方面,已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目前,我市粮食、油料加工企业37个,实际加工268.1万吨,占粮食总产量492.45万吨的54.44%;肉类加工企业49个,实际加工6.27万吨,占肉类总产量24.80万吨的25.28%;奶制品加工企业27个,实际加工94.1万吨鲜奶,占奶类产品产量134.93万吨的69.74%;马铃薯加工企业7个,实际加工47.1万吨,占马铃薯产量59万吨的79.83%农牧业产业化企业增加值占本地工业增加值的比重12.63%2012年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0%

(三)农畜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拓宽

在现有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有153家中,农畜产品交易额500万元以上的流通企业33家,建成各类产业化协会及专业合作社799个,形成了北粮南运的流通格局,带动我市70%的农产品销往国内各省市区以及俄罗斯、蒙古、中东、中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呼伦贝尔已成为重要的粮油、乳肉等农畜产品输出加工基地。我市的海拉尔农垦集团公司为有效化解市场风险,确保增收,大力实施订单农业,与国内大中型粮油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今年,该垦区与中粮、春蕾麦芽等9家粮油生产加工销售企业签订了订单协议,订单面积达到230万亩,占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既保证了龙头企业加工原料的需要,也促进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农民增收。新组建的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已同中国网库合作,建设我市首家农畜产品销售电子平台,增加新的销售模式。

我市岭东扎兰屯地区的蒙东系列交易市场地处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呼伦贝尔工业走廊的重要节点上,近几年依托历史基础和区位优势,全力打造呼伦贝尔岭东地区重要商贸集散地。先后培育出牲畜、大豆、马铃薯等十大专业交易市场,这些市场经过几年发展已经初具规模,2012年农畜产品实现交易额10.49亿元。蒙东牲畜交易市场已发展成为呼伦贝尔境内最大的牲畜交易市场,是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现存栏肉牛6000多头,每个交易日平均交易牲畜达到了1000头以上,年交易量10万头,已被自治区农牧业厅认定为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这些专业市场覆盖呼伦贝尔、辐射全国,所产生的巨大拉动效应进一步促进了本地区商贸物流业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带动呼伦贝尔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

(四)绿色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

截止目前,呼伦贝尔市农牧业产业化协会已成功注册了呼伦贝尔黑木耳呼伦贝尔牛肉呼伦贝尔羊肉呼伦贝尔马铃薯四个地理标志集体商标,由此为我们宣传呼伦贝尔,打造特色品牌提供了一条方便之路。

呼伦贝尔市现有绿色食品生产企业46家,有机食品生产企业8家,无公害农畜产品企业60家。已开发出绿色食品羊肉、牛肉、大豆、玉米、黑木耳等产品64个,有机食品小麦、大米、羊肉等产品56个,无公害农产品154个。对呼伦贝尔油菜、扎兰屯沙果、阿荣旗白瓜籽、莫力达瓦大豆等22个地方名优农畜产品在农业部进行了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创建玉米、大豆、马铃薯、沙果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891.37万亩,占呼伦贝尔市耕地面积的37.1%2012绿色有机食品总产量达到 85万吨,产值30亿元。呼伦贝尔有机羊肉、有机黑木耳是独具地方特色的优质农畜产品。绿色食品企业不仅增加了经济效益,而且带动了绿色农畜产品原料基地标准化生产、改善了生产环境,促进了农牧民增收。如:莫旗富方水稻专业合作社、阿荣旗新发米业公司生产的绿色食品大米每公斤价格提高1-2元,且供不应求。扎兰屯蓝林、源野饮品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建立的10.87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沙果)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实施绿色食品沙果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产量显著提高;据统计,2010年基地沙果平均亩产1100公斤,较全市平均1000公斤亩增产100公斤,亩均增收200元,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各地区因地制宜制定产业规划,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海拉尔农牧业定位于城郊型农牧业,农牧工作以服务中心城市为目标,农牧业生产以保护地蔬菜、马铃薯、奶牛养殖为主,形成了乳、肉、草、菜、薯五大支柱产业。阿荣旗立足自然资源,制定了乳、肉、米、豆、薯、鹅、蚕、瓜、果、药十大富民产业,建设玉米、马铃薯、大豆、白瓜籽四大种子基地。鄂伦春旗实施豆、肉、薯、菌、药、果六大产业规划。一次产业结构向二次产业基地转变,同时扶大扶强,发展特色产业得到落实。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农牧业产业化工作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比较而言仍处于初级阶段,多数产业刚刚起步,总量不足,与农业大市的地位极不相称,与产业化发展先进地区相比,无论是产业发展水平还是建设规模都存在较大差距,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和政府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强

呼伦贝尔地域偏远、土地面积大、人口稀少,边远农牧民信息相对闭塞,部份地区生产生活还处于靠天吃饭的相对落后状态,生产组织还处于自给自足的家庭经济层次,学习、使用、执行政策的觉悟还没有开发出来,对于党和政府多年实施的1号文件学习、理解、运用还远没有达到自觉的程度。我们虽然在新闻媒体、各种网络上作政策宣传,行政行为灌输式的组织发动,但是很多农牧民没有了解到政策的力量和参与农牧业产业的益处,致使实施农牧业产业化的措施、落实及组织处于被动地位。农牧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特别是创造性未能发挥出来,因而我们在组织宣传发动的方式、方法有待于改进和提高。

(二)产业定位还有待于提高,产业结构相对落后

现在市级产业化规划已经出台,旗市区级大部分已经编制完成,个别地区正在抓紧制定产业化规划。在市委市政府《实施意见》和发改委《产业化规划》)的指导下,大部分旗市区自觉地调整了与相邻地区产业重复规划、建设的问题,但是还没有真正达到互为基地、互为市场的要求。如阿荣旗、扎兰屯市都制定了大流通市场的建设目标。

(三)市场、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城镇化进程有待加快

一是目前我市已经建立起来的农牧民合作组织多数由于规模小、管理制度和服务功能不健全,组织内部缺乏活力,因而没有在企业和农牧户之间形成有效的联结机制,很难到桥梁和纽带作用,二是部份农牧民对加入合作经济组织积极性不高。由于市场经济主体发育不完善,合作组织活动不规范,农牧民看不到加入合作组织的实惠,因而仍然习惯于在生产经营上依靠各级党组织和政府。三是部分地区农牧民生产停留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分包这一层次上,土地流转机制与规模经营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四)农畜产品基地建设相对滞后,没有形成企业和基地一体化发展的良性机制

我市的龙头企业普遍没有实现满负荷生产,开工率不足,主要原因是原料收购量不足,即原料生产基地规模小和总产量低。基地建设远远没有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没有建设可以为自身生产提供稳定原料来源的基地。如呼伦贝尔市元盛食品有限公司,自身没有原料肉羊、肉牛基地,只是依赖市场收购,且存在经营机制不灵活,导致企业生产加工原料严重不足,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二是龙头企业对基地的扶持力度不够,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等方面,都没有体现出对基地建设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方面的相应扶持和衔接,没有让农牧民感受到实惠,更谈不上取得农牧民的信任,导致基地难以做大,企业生产原料难以有稳定的保障;三是绿色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少。我市的绿色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仍然不能满足加工企业的需要。如额尔古纳市雀巢公司入驻以来,累计收购鲜奶71.5万吨,为奶农发放奶资17.2亿元,但形成的加工产值很低,以税金为例仅为1.06亿元,纠其原因是奶牛基地养殖规模小而散,生产方式落后,无法提高原料奶的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菌落总数超标。致使雀巢公司无法规模化生产高端产品,现阶段以生产大包装奶粉为主,产值低、附加值低,产品科技含量低,更谈不上提升呼伦贝尔美誉度,因而产值收益税收都低。四是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不紧密,相互信誉得不到保证,一旦农产品丰收,原料充裕,企业就出现拒收、压质压价,伤害了农牧民。而一旦农牧业歉收,市场条件好,农牧民又不按照订单将产品上交企业,而是自行销售,又伤害了企业。五是产业化协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的产业化协会组建较早,协会下面的分会也搭好了架子,阶段性开展了运作。但是,我们看到协会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能紧密地将重点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和农牧户有机地联结起来,依靠协会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约束机制没能体现出来,协会作为一个联结纽带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五)农畜产品加工业滞后,制约了农牧业的发展

2012年我市农畜产品综合加工转化率为40%,而内蒙古自治区加工转化率54.8%,巴彦淖尔市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已达70%,地处偏远的阿拉善盟也达到了68%。呼伦贝尔岭东地区农业三旗市扎兰屯市、阿荣旗50%以上,莫旗只有10%,莫旗80%以上的优质农畜产品只能以原材料低价流向黑龙江省、吉林省等周边地区,农畜林产品加工业带动不强,制约了现代效益型农牧业的发展。

(六)呼伦贝尔产品品牌建设相对滞后

全市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低,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加工业链条短、产品单一、精深加工产品少,导致产业不能形成规模,没有形成本地优势特色产业的自有品牌,没有在全国叫的响的特色产品,使呼伦贝尔优势产业得不到充分发展,优质农畜产品得不到好的收益。 内蒙古自治区有蒙牛伊利河套、 小肥羊鄂尔多斯38个全国驰名商标。呼伦贝尔全市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1户,然而国家驰名商标仍属空白,拥有自治区著名商标的企业仅25户,拥有呼伦贝尔知名商标的企业仅38户。企业重视产品产销率,不注意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产品知名度打造品牌还没有提到企业发展的议事日程,这是我们与内地发达省市企业发展理念中最大的差距。

(七)产业化发展资金在投入方式和资金总额上不能满足需求

近几年,我市及自治区均安排一定数额的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在推进龙头企业发展、促进基地建设和引导农牧户按照现代农牧业生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们看到重点龙头企业需要技术改造、实现技术升级,企业需要扩产实现规模效益,产业基地需要发展建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原料需求,季节性生产、收购资金需求等等,这些都对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提出了越来越多的需求。同时,国家、自治区、市级资金投入又存在多口径、多渠道的情况,拓展融资渠道,整合资金使用,提高使用效益已经成为必须解决的课题。据今年第一季度资金需求摸底调查,全市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信贷资金需求23.71亿元;其中,流动资金贷款需求13.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贷款需求10.11亿元。目前的资金规模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资金缺口仍然较大。

三、几点建议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组织领导,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1通过切实可行,深入民心的宣传方式,以富民强旗的宣传目标,通达广大边远农村牧区的宣传手段,把中央1号文件和地方相关配套政策宣传到位。呼伦贝尔市地域广大,农牧民居住分散,信息相对闭塞,在宣传上要以广播电台、电视等多媒体及民族语言协调运用,以近在身边的实例为主,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喜闻乐见的手段做好宣传工作。使党和国家提升广大民众生活水平的富民政策深入人心,创造全社会共同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的良好氛围。

2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统筹市域经济协调发展。我们已经建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呼伦贝尔市级农牧业产业化领导小组,下一步旗市区级领导小组的建立和升级,办事机构的运转是加快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

3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使国家自治区政策落地有声。

国家、自治区、呼伦贝尔、旗市区相关政策已经建立,各级领导机构正在建立和完善中,应加强沟通协调,以积极协作、共同发展的作法,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是近期我市政策层面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规划先行,准确定位,大力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

1市级层面统筹,旗市区协同、协作发展,市域经济一体化。《产业化发展规划》已经制定出台,市委、市政府《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和相关布局。各旗市区要遵照市级科学合理地规划产业发展规模和布局,彻底改变各行政单位各自为政、大而全、小而全、产业雷同的陈旧发展模式。

2突出县域特色,防止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县域是政府统筹的基本单位,抓好县域经济又是市域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支撑。各地自然禀赋不同,现有条件各异,发展经济切忌一哄而上,要规划先行、准确定位,要抓好特色产业,力求重点突破。

3强调个性城镇经济,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城镇是经济的载体和服务细胞。城镇化是城镇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农牧民致富千载难逢的机遇,要因镇制宜,特色发展。

4以一产增产,二产先行,三产增收为手段,三次产业共同发展共赢为目标,调整资金投入,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完善的市场销售服务体系,以政府扶持的地方农贸市场、电子商务平台为出口,以龙头企业为加工基地,大力汇集加工农牧业产品,促进农牧业发展。

(三)创新利益机制,加快城镇化进程,带动农牧民增收

1调整农村牧区的生产关系,大力发展生态家庭农场牧场和养殖小区建设,推动联户和合作社建设,提高合作社层次。加快土地流转,使其向种田能手、牧业大户集中,发展生态家庭农场牧场。以农牧户多层次、多角度、相互融合的方式建立民企利益联结机制,共担风险、共同谋利、创新发展是探索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要引导企业深入农牧业生产中了解存在的问题,帮助解决并共担风险;要支持农牧民加入到企业中,参与生产,甚至经营,了解更多的企业问题,使企业和农牧民形成一个统一生产经营的整体,共同发展。

2加快城镇化进程,解放农牧区剩余劳动生产力。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旅游业及其相关服务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是解决富余劳动力的有效办法。

3大力推进呼伦贝尔产业协会运作。把产业协会建成农牧民之家,经济人之家,企业之家,建成联结基地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建成党和政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宣传和实施阵地。

整合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优势产业

1整合市域资源、抓好特色产业。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孤立地发展个别地区经济,是违背市场规律的,呼伦贝尔乳品行业落后于呼和浩特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必然趋势,在大的环境下,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统筹资源配置,才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2培育优势产业,增强竞争能力。呼伦贝尔农牧业的优势产业在于玉米、油料、小麦、大麦、肉羊、肉牛、生猪、薯类、奶类、林果等,近期集中优势资源、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以精深加工和集中度提高竞争力。

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和风险抵御能力。我市现阶段原字号产品所占比例较大,存在着价值低、抵御风险能力差的特点。龙头企业的引进,产品精、深、特加工的实现,销售市场的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创建,将融合三次产业的利润,普惠到农牧业中,实现附加值的提高和抗风险能力的加强。

集中优势,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壮大市场竞争主体

1是支持农垦集团打造产品全产业链按照基地+公司+市场的经营模式,整合全市农牧业生产和产品资源,吸引外部龙头企业加盟,做强做大现有农垦龙头加工企业,创新产品营销模式、积极对接国内外市场,建立从原料到加工到销售的全过程质量管控体系,打造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产业链。二是支持农垦集团培育呼伦贝尔生态品牌是支持农垦集团积极培育龙头加工企业和产业集群。已经组建资本运营公司,充分发挥融投资、产业投资咨询等作用,进而形成投资、信贷、担保、基金等现代金融服务业产业集团。通过合资合作、包装上市、改革重组吸引外部龙头企业加盟等方式,做强垦区现有的龙头加工企业,打造产业链。四是支持农垦集团创新营销管理,建立全新的产品购销渠道。扶持农垦集团利用网络平台、市场营销、广告推介、直供直销等多措并举,积极与国内外市场对接建立产品购销渠道。

2调动招商引资入驻呼伦贝尔企业的积极性,加大投入力度。建立起企业+农牧户+基地的紧密生产加工销售模式。要调动企业扶持第一车间,与第一车间共担风险的意识和诚意,加快原料基地建设,发展生产和承担风险能力。

3大力推进、支持本土企业上市融资,力争近期有本土企业上市融资。

实施品牌战略,扩大“呼伦贝尔”知名度

1依托呼伦贝尔绿色、纯天然、有机多年工作基础,拓宽绿色食品产业范围。呼伦贝尔地处祖国边疆,有着后发优势,我们草原广阔、森林茂密、河流湖泊众多、人口稀少、总体环境处在无污染状态,加上多年绿色有机宣传工作及其实践,在全国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以此为切入点拓宽绿色食品产业范围,扩大呼伦贝尔知名度,带动农牧业产品行销全国。

2尽快出台《呼伦贝尔加快打造四个中国驰名商标,全力发展四个产业的实施意见》,推进和带动呼伦贝尔产品、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3加速注册呼伦贝尔绿色品牌,依法保障权益。呼伦贝尔绿色品牌已经初步建立,注册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选择好几个有代表性的产品,集中注册共享品牌效益,强化品牌管理,择优使用品牌将是下一步工作要点。

增加市财政及其配套投入,加快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

1要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以财政资金投入作为助推器,发挥其引导和杠杆作用,放大投入效果,加快重点扶持企业和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2协调金融机构,加大扶持力度。通过金融机构融资加大企业资金运转能力,投入能力,收购能力和销售能力,使企业健康运转。

3落实国家税收政策,留富于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牧业产业化的优惠政策,其中包含税收政策,要鼓励协助企业用好用足政策,留下发展生产的资金。

来源:  作者:

[回到首页]  [打印]  [关闭]

?????? ????
365878.com  地址:呼伦贝尔市行政中心大楼B区
电话:0470-8216683  邮编:021000
蒙ICP备12002067号